关联审评"零发补"通过!微谱成功助力吉林敖东延吉药业产品获批上市
2024/10/12
微谱杂质研究中心技术总监李美玲老师带来的关于“遗传毒性杂质研究实践案例分享”。
微谱作为在医药行业的成熟品牌,一直与全球专业医药研发工作者们一起运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、先进的分析及解析技术,借助强大的数据库,在杂质研究领域寻找研发注册综合解决方案。
目前“杂质谱”遗传毒性杂质研究与控制的思路与策略发生了深刻变化,由“以终为始”战略转移为“以源为始”,基于科学和风险的药品控制理念,制定从工艺化学到毒理学、分析化学,最后制定控制策略的完整研究流程。
在工艺评估阶段,通过工艺流程得到基因杂质清单,在这里需要注意几个误区:
• 同分异构体都是基因毒
• 识别出来的基因毒都直接开方法做验证。此时可根据起始物料的研究结果,进行选择性研究
• 错把溶剂残留当基因毒控制
• 胺类试剂的使用遗漏N-亚硝胺化合物
在独立评估阶段,需要有明确的毒理评估决策逻辑,不同的给药途径需要判断数据是否重组进行毒理学风险评估。相似物的选择以脂肪胺为例,需要具有一定相似度的物质进行评价,相似度90%以上的物质有几百个,参考REACH评估与OECD指导原则,决定使用相似度92%的三丁胺评估,最后获得FDA510K批准。
在分析方法建立阶段,以羟胺为例,分子量只有33,理化特征小,依照药典的前处理3步衍生复杂,不满足ppm级别的灵敏度,经过Scan全扫,无论是正离子模式还是负离子模式得到的都是无信号结果。因此微谱通过衍生试剂选择环己酮、碱性条件选择0.1%氨水、反应温度45℃、反应10分钟、1.5N当量环己酮,最终得到了漂亮的MS图和完美的PDA图。
不过同样的羟胺,不同的药品基质衍生化条件不同,需要结合药品的特性选择、调整不同的方法,以满足不同的ppm级别、不同药品基质的灵敏度、准确度等验证指标。
综上,杂质研究需要工艺团队、毒理团队、分析团队的协同合作,结合产品相关信息、工艺化学知识、毒理知识、方法开发与验证知识及能力、强大的数据库和注册相关的申报策略,最终满足客户的需求。